徽章订购电话:15325512928

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安徽国徽浮雕诞生篇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15 44671 次浏览

审查国徽图案座谈会同意高庄修改的国徽立体石膏模型后,国徽浮雕制造、颁发、悬挂等问题瞬即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0年8月18日,审查国徽图案座谈会同意高庄修改的国徽立体石膏模型后,国徽浮雕制造、颁发、悬挂等问题瞬即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距离国庆一周年只剩下43天,时间迫在眉睫。为确保建国一周年庆典当天天安门城楼和政府机关能够悬挂国徽,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和周密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人员迅速协调、有序运作起来。国徽浮雕制造打响了攻坚战。1950年9月3日,《余心清、孙起孟关于国徽公布、制造及颁发问题的报告》称:“关于国徽公布、制造及颁发问题,经于九月二日下午三时在政务院邀请范长江、林徽因、高庄、徐悲鸿、陈正青、吴劳、王倬如、韦明、梁蔼然、钟灵诸同志,商定办法如下:二、制作事项。1、全国各地应悬挂的国徽浮雕,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制作,其尺寸分大、中、小三种,大号直径为一米,中号直径为八十公分,小号直径为六十公分。2、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怀仁堂、外交部所悬挂的国徽,一律用木刻,限于十月一日前作好挂上,由钟灵同志负责办理。3、各驻外大使馆的国徽,一律木刻,限十五日前作好,由王倬如同与美术供应社接洽办理,然后由飞机分别送达。4、其余大行政区、省市应悬挂的国徽,约六十余个,估计此间人力,本月内绝难作好(指木刻)。最快办法是派人到香港,或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代为洽办。向香港合众五金厂负责人郑可(此人最近参观回去)按大中小号尺寸制成钢模,然后在上海用压板机压成铜片浮雕,再加以涂色喷漆。这样,比木刻更标准化,更能大规模制作,同时也能迅速完成。”

da32bc004de410f8d3c269e354474cf5.jpg 
     周恩来批示:“照办”。1950年9月7日,《林伯渠、余心清关于国徽公布、制造及颁发问题的报告》称:国徽“木刻浮雕挂图亦已交工赶制,木刻浮雕须于十月一日前送达各驻外使馆悬挂。一面并计划派人到香港去定制‘钢模’,然后再到上海大量压制‘铜片浮雕’。所有国徽公布命令、图案说明、使用办法、制造说明等均待早日批定。”       毛泽东批示:“同意”。1950年9月15日,《关于由上海厂商承制国徽事宜》林伯渠致电上海市长陈毅 :“国徽的制作,决定采用钢模轧制法,请你处负责交由上海厂商承作,并派专门技术人员监制。批拟先制大号(一米)的八个,发各大行政区悬挂,中号(八十公分)的六十个,发各省、市(中央直辖及大行政区直辖市)及省级的人民行政公署悬挂,小号(六十公分)的八十个,发省辖市悬挂。所有制造费用请先由你处垫付,然后向中央报销,希望能于十月一日国庆节以前制出。…… 兹派办公厅科长丁洁如同志携带国徽石膏浮雕两面、方格墨线图、纵断面图以及使用办法、制造说明等前往你处洽办”。1950年9月17日,《余心清关于国徽公布、印刷、制作及颁发工作进行情况报告》称:“1、国徽的制作,决定采用‘钢模轧制法’后,即分电叶剑英主席、陈毅市长了解香港、上海两地的技术条件,九月十二日已接到两处复电,香港、上海均能制作,经考虑上海近便,已于十五日派办公厅科长丁洁如赴沪洽办。2、制作的计划,拟批先制大号(一米)八个,中号的(八十公分)六十个,小号的(六十公分)八十个,并希望在10月1日国庆节前制作完毕。…… 3、预定批国徽浮雕制作在国庆日以前完成,并委托上海市政府尽可能的在节前代为发出,惟时日已促,是否能如期办到,尚难预料,须俟丁科长到沪洽办后方能知悉。”            周恩来批示:“于办”。( “于”为于刚,周恩来办公室秘书)1950年9月23日,《梁蔼然、陈昭关于丁洁如到上海洽商制作国徽的报告》称:“丁洁如同志来信摘要,(一)上海不能作钢模也没有压制一米大的浮雕机器,因此,已确定将国徽刻木型翻砂浇铜。(二)一米大的国徽铜片浮雕,在九月二十五日可先做出两只,以后按日制做两只,到二十八日八只国徽可全部完成。(三)二十五日做出的两只国徽拟先送西南、西北两地,第二批送中南、东北,第三批带回北京,最后一批留沪。(四)中小型的国徽因数量多,不能先期赶制,如要赶制,可能引起上海市场波动(铜的供销问题),拟先刻木模浇铸一只作为样品,带京请示后,如认为满意再大量制造。”。1950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关于制造国徽所需费用预算的报告》称:“奉市政府委托,代中央人民政府定制铜质国徽八座,铝质一座。一、铜质国徽八座(每座直径100公分),

二、铝质国徽一座(直径60公分)”。1950年10月17日,《丁洁如关于上海工商局制作国徽费用给梁蔼然的报告》称:“接上海工商局来函,将此次制作国徽费用清单寄来,八座大国徽用去人民币28,584,000元,每座价值3,575,000元。(注:旧币,一万元=人民币一元。)另外说明,铝质国徽上海制作成本,兹附上,请核阅。”      
  余心清批示:“补充在报告材料内”。1950年10月23日,《余心清关于大规模制作国徽分发给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悬挂问题的报告》称:八座“在上海制作的铜质国徽,业已送发给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另有一米大的两座又六十公分大的铝质国徽一座带回北京,均经送请总理看过。”1950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省、市、县各级政府悬挂的国徽由各大行政区分区制造致东北人民政府、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军政委员会函》称:“全国范围计算,所有省、市、县各级政府悬挂的国徽数达二千二百余座,如在上海一地集中制作,不仅短期内不能迅速完成,且由上海制妥再运往各地,所需运费亦巨,殊多浪费,因此不能不考虑分区制作,俾时间、费用均可节省。…… 函到之后,即请指定负责人员研究制作,期能于一九五0年年底以前制出分发到各级政府机关,于一九五一年元旦同时悬挂。”  
   1950年11月10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统一制作西南区各级政府国徽情形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函》称:接函嘱“统一制作全西南区省、市、县各级政府悬挂的国徽,并期能于一九五0年年底以前制出分发到各级政府机关,于一九五一年元旦同时悬挂等情。…… 惟因时间迫促,工厂反映年底前只能完成150至200个,先运发各大城市及交通沿线各县悬挂,其余半数恐不能如期做出,我们正设法催促中。”(其它大区致中央办公厅函省略)国徽浮雕制作和铸造工作按照中央部署有条不紊进行,虽然时间十分迫促 ,但在各界、各方人员倾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之下,都不负使命如期完成。钟灵负责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怀仁堂、外交部木刻国徽;王倬如负责驻外大使馆木刻国徽;丁洁如负责上海铸造金属国徽,都交上了满分的答卷。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上海铸造金属国徽一事。从9月17日中央办公厅丁洁如科长到上海接洽到9月28日完成任务,满打满算只有12天。而当走完洽谈和实施一系列程序,剩下的铸造时间只有四天,即9月25日到9月28日。四天时间,上海完成了八座直径一米的全铜国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一周年,当天,天安门城楼悬挂上了国徽;当天,政务院、怀仁堂、外交部悬挂上了国徽;当天,六大行政区和北京、上海政府机关驻地门楼悬挂上了国徽;当天,新中国驻外所有大使馆全部悬挂上了国徽。1951年1月1日元旦这,除极个别偏远地方和还没解放的地方(如西藏)暂时缺席外,全国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和应该悬挂国徽的部门大部悬挂了国徽。1951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1950年10月1日悬挂上的木质国徽,换上由沈阳机器制造厂铸造的铝合金国徽。《国徽诞生全纪录》作者有话说《国徽诞生全纪录》国徽浮雕诞生篇,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将一段埋没了七十年的国徽浮雕诞生历史大白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作者口出狂言,而是这篇文章之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没有任何一本书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披露这一史实。所有媒体,所有书刊、所有文章,文词观点一致认同和报导“新中国枚国徽(或新中国枚金属国徽)由沈阳机器厂铸造”,无一例外。甚至有些影视媒体也跟风报导,毫无底线可言。现在,让《国徽诞生全纪录》把沉寂七十年的国徽浮雕诞生历史公诸于众,为沉冤七十年的国徽浮雕诞生历史昭雪。新中国首批(含枚)国徽,是1950年10月1日前在北京制作的木刻国徽。新中国首批(含枚)金属国徽,是1950年9月28日前在上海铸造的八枚直径一米的铜质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式悬挂时间为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全国政府机构全部悬挂时间为1951年1月1日。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法确认那一枚国徽是“新中国枚国徽”或“新中国枚金属国徽”,但可以确定“新中国首批国徽”和“新中国首批金属国徽”。岁月流逝,我们也很难追寻当年谁是“新中国枚国徽”的制作者,谁是“新中国枚金属国徽”的铸造者。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当年所做出的贡献。70年过去了,在这里,我向当年所有参与“新中国首批国徽”、“新中国首批金属国徽”的制作者和铸造者致敬!从今天开始,不!是从国徽诞生的那开始,你们的丰功伟绩就已经篆刻在共和国国徽历史上。历史不会遗忘你们,人民不会遗忘你们,你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国徽诞生全纪录》作者谈国徽史“国徽史”是中国现代史一条支流,着重研究共和国国徽诞生的发展历程,探讨国徽图案设计和国徽浮雕制造的全过程。“国徽史”相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来说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在中国现代史上来说,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国徽的确定,标志着中华民族终于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因此,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研究“国徽史”,是对国徽的尊重,是对国徽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的尊重。“国徽史”证实:新中国首批(含枚)国徽,是1950年10月1日前在北京制作的木刻国徽。新中国首批(含枚)金属国徽,是1950年9月28日前在上海铸造的八枚直径一米的铜质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式悬挂时间为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全部悬挂国徽时间为1951年1月1日。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事实。你可以不关注,你可以不探究,但请不要抹杀,更不要篡改。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就是的罪人!凭什么说:“将由我们(沈阳机器制造厂)自己制造出新中国枚国徽”?凭什么说:“天安门城楼金属国徽”是“新中国枚金属国徽”?凭什么说:“直到1951年5月1日,新中国的国徽才次正式亮相,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若然,1951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悬挂的国徽,是共和国枚国徽,那1950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是不是国徽?若然,沈阳1951年4月前铸造完成的铝合金国徽,是共和国枚金属国徽国徽,那上海1950年9月28日前铸造的八座直径100厘米铜质和一座60厘米铝质国徽,是不是金属国徽?若然,“直到1951年5月1日,新中国的国徽才次正式亮相”那么,1950年10月1日天安门、政务院、怀仁堂、外交部和六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各驻外领、使馆悬挂的国徽,难道不是新中国的国徽?还有,1951年元旦全国政府机构所悬挂的约  
2000枚铸铝(铜)国徽,难道也不是新中国的的国徽?弱弱的问一句,这些新闻从业者、影视工作者和书报刊作者们(请对号入座),你们为什么不去考证、去验证、去论证事件的真伪呢?建国才短短的七十年,国史、国徽史这么重大的国事,就这样被篡改、被断层、被淡忘。那么,中华民族百年、千年的历史记忆里,还能剩下多少真实的东西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在是记录历史时代,“铁证如山”的是档案、是记载。仅凭道听途说、口口相传或某某人的“回忆”、 某某人的“口述”是改变不了历史的。信源失实、目的存疑、后果十分可怕,这些媒体的所作所为,完全扭曲了国人对国徽历史的认知。我只能说:“你们太不尊重历史了!”在此,《国徽诞生全纪录》作者为建国一周年如期悬挂国徽,在一线指挥、奔走的丁洁如、王倬如、钟灵等同志鸣不平;为当年制作、铸造共和国首批国徽和金属国徽辛苦劳作的工匠、师傅们鸣不平;为上海市人民鸣不平。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法确认那一枚国徽是“新中国枚国徽”或“新中国枚金属国徽”;岁月流逝,我们也很难追寻谁是当年“新中国枚国徽和枚金属国徽”的制作者和铸造者。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你们所做出的贡献。70年过去了,在这里,作者向当年所有参与“新中国首批国徽”和“新中国首批金属国徽”制作和铸造者们致敬!从今天开始,不!从国徽浮雕诞生的那开始,你们的丰功伟绩就已经篆刻在共和国国徽历史上。历史不会遗忘你们,不会遗忘你们,人民不会遗忘你们,你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诞生70周年!献给倾力为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的功臣们!献给竭力为共和国制作和铸造国徽浮雕的无名英雄们!敬礼!为共和国国徽图案作出贡献的功臣们。敬礼!为共和国国徽浮雕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p>